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中國有錢,華人有面?

本市華人朋友飲茶聚會,席間東拉西扯無所不談,少不免談到中國。
 
移民外國的華人,對中國的看法可以有很大的分歧,對自 己的「定位」、與中國的距離和愛惡,往往牽涉濃厚感情。有人擁共、有人反共,有人支持中國統一、有人力主台獨不反對藏獨疆獨;有人說「中國人始終是中國 人」、有人說「我是澳洲人/台灣人/香港人,不是中國人」。談不攏時,有人稍一動氣,很容易會不歡而散。

好在我們這班人都是好朋友、文化人,知所避忌,發表偉論適可而止。

其中有位是「老華僑」(其實一早入了澳洲籍,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不當他是「華僑」,不會對他有任何照顧的了),童年時代離開中國遠赴重洋,今年已經七十多歲 ;雖然幾十年來只回過中國兩三次,但他心理上親近中國。講起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搞完奧運又射神舟7號上太空,感覺自豪又讚賞現在的中國政府,頗具這類人士的典型心態

這些早年來澳洲謀生的華人,一定受過很多苦,講起往事就一殼眼淚。他們對近年華人在澳洲的社會地位和公民權利得到平反,都顯得很高興。同時他們普遍認為,澳洲有這些改善,是因為「中國現在強大了,所以鬼佬不敢欺負我們」。

這個說法驟耳聽來很自然,我覺得其實並非如此簡單。 

我在這裡先談一點歷史:早年澳洲政府的確是實施過白澳政策,華人不能享有白人一樣的法定權利;一般人民對亞洲也是缺乏認知,種族歧視相當普遍,社會甚至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澳洲廢除白澳政策是在70年代初期,當時是撤消對所有「非白人」的歧視政策,並非特別為了關照華人。

為何廢除白澳政策?可以說得是國家歷史發展、人民心智成熟、社會文明進步-----但我不認為是澳洲佬「要買中國怕」----雖然澳洲的 Gough Whitlam 總理,是趁中國當時剛好向世界打開門戶之際,率先上北京訪問的西方政治領袖之一。「訪問中國」與「廢除白澳」時間上相近,但不一定就是有如此的因果關係。

二次大戰後的澳洲人,對外間世界認識漸多,下一代接受具備世界觀的教育、在學校與不同族裔的同學一起長大,互相了解得比較深,自然有助於日後的種族和諧,減少歧視。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戰後的澳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良好,民生豐阜,人民不會因求生活而產生很強烈的競爭和利益衝突!

現在的澳洲人,對任何族裔的國民都很友善,究其原因,決不是如某老先生在我的報紙上寫文章提過的:超市的收銀姑娘向華人顧客微笑打招呼問好,是「因為澳洲人想與中國做生意」!
 
這個講法到底是對還是不對,乃事實的判斷,很容易證明或反證。
鬼妹穿起旗袍賣中國工藝品顧客對象反而是西人為主
如果澳洲人對移民的友善程度,是會因他們的「祖國」現在的富強程度而異的----好像一些老華僑相信的「中國有錢,華人有面」----那麼經濟實力不夠中國強的亞洲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的移民,一定得到比華人差一點的待遇了?更窮的國家如柬埔寨、老撾、緬甸、尼泊爾到來的移民,就最遭受歧視的了!

當然絕無此事。

有人民族情緒強烈,會墮進推理陷阱,或會這樣辯駁:「你不同意中國有錢,華人有面,那麼難道中國越窮,外國人越尊重你?」對不起,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這並非是合乎邏輯思辨的分析法。

庸俗一點來說,就算假如人家真是拜金主義的信徒,那他們可看閣下有沒有錢,而不是「你的祖國」有沒有錢!在某方面,也許如此----經濟實力較強的族群,肯多一點政治獻金,政客會更喜歡和你親近,應邀光臨你的宴會。

我則覺得,一般的澳洲人民對物質比較淡泊,人與人的相處,遠不如華人那般勢利眼。

澳洲人日常和華人接觸之時,才懶得理中國有沒有搞過北京奧運、有沒有射過神舟7號上太空。澳洲人對你是否尊重,還是看你個人是否先對人有禮、友善、誠實、遵守社會紀律。

我不幸見過的,有些華人在公眾場所大聲喧嘩、佔用停車場的傷殘優先車位、插隊搶先,使用櫃台服務時不打招呼把表格丟在當值職員面前然後用手指一下,都會使別人大皺眉頭產生反感;如此這般,就算中國多搞幾次奧運、有多富強都沒有用!
華人慶祝新年,「少林功夫館」來唐人街擺檔,全部鬼仔鬼妹。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