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八車春秋(1)

算起來,這輩子擁有過八輛車,香港四輛,澳洲四輛;其中四輛是二手,四輛是新車。

我26歲考到香港駕駛執照,因為天天擠巴士擠到怕(見前文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西貢)), 馬上便買車代步。

1.Alfa Romeo Alfasud Sprint

我的第一輛車是在1980年買的 Alfa Romeo 的手波(手排)跑車,一年新,20,000元。新牌仔一開始便開跑車,正是我當時反叛、好玩和虛榮的性格。

(松嫂在Alfa Romeo 香車前留影)

當 時我天天往返西貢的住所和何文田房屋署總部,回家時衝上彩虹村開始的清水灣道「長命斜」,交通很暢順,可以用三波腳踏油門到底一分多鐘,過了飛鵝嶺又有很 多彎路讓我飛馳。意大利跑車不一定是馬力最大,但操控和貼路性能一定是很棒。Alfa 引擎咆哮的聲浪與眾不同,避震比較硬,慢車時有點顛簸,但車越快越穩定,過彎時車身不會怎樣傾側。時速80公里以上的表現,簡直判若兩車。

一 次兩個老友坐我的車,看見我開車常常大油衝一段直路,入灣前五波入三波減速,腳踏油門提高轉數,左手拉>橫>推波棍,好像練功夫打木人樁一樣 (Alfa的波箱和Clutch很堅固,「任砌唔嬲」),然後三>四>五波加油出灣,都說大開眼界,原來車是可以這樣開的。

這 輛Alfa Romeo是1286c.c. 引擎,86匹馬力,以現在的標準來說不算怎樣威猛。 那時香港最流行的跑車是 1600 c.c. 的 Toyota Celica,馬力大一點,但操控不及Alfa。由於我的車馬力不是很大,反而踏油門可以腳腳踩盡,使我過足飛車癮。

Alfa 的缺點是小毛病叢生,我的跑車配用的Weber雙喉化油器,調較很考師傅,Tune 車頭要高手才能勝任,Tune得不好引擎死氣沉沉,表現比房車還要差,一般的維修車房見到Alfa都怕怕,寧願不做我生意。冬天清晨發動引擎,不像日本車 的一打即著,拉choke也沒用,火我試過打到電池虛脫。電器氣系統毛病多多,經常無緣無故燒掉車頭燈泡,換了新
燈泡才幾天又燒。此外最離譜的,車身鋼材不佳,很快生繡;我買的是才一年的二手車,用了一年便發覺有些部分生鏽,是從裡面發出來,油漆片片剝落,卒之生到穿洞,嚇壞人。

汽車除了玩,還是要日日用的。Alfa Romeo開了不足兩年,我便硬起心腸換新車,自此之後,與意大利車絕緣。

2. Toyota Starlet

第二輛車是1982年全新的「豐田小福星」,1000c.c.手動,雖然是小車,仍是傳統的後輪帶動,操控性能相當好。

(Toyota Starlet:我都拍一張靚相先)

Starlet十分省油,當時的計法是「1加侖汽油走45英里」,折算現在的公制,我想是「6公升走100公里」左右吧。

Starlet是Toyota最低價的車款,售價 24,000元,但是製作一絲不苟,簡直是金剛不壞之身,開了二年一點毛病都沒出過,跟上一輛Alfa 有天淵之別;只有一次車頭水箱旋蓋漏氣,導致引擎「 水滾」出白煙,十元八塊買一個新旋蓋換上便一直沒事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