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真人真事改編的文學創作

上星期談「色,戒:真人真事、小說、電影」文章,意猶未盡,現在談談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文學創作。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色,戒」,發表在1983年,距小說初稿寫作時間近30年。

現在已有定論,「色,戒」是根據1940年發生在上海,國民黨女特務鄭蘋如暗殺汪精衛偽政府的特務頭子丁默村的事蹟寫成;當中有張愛玲的很多藝術加工,變得更為震撼人心。

我想,由於寫作跟真事發生的時間相距太近,而且當時政局複雜,張愛玲不好用上真名,所以改了人物的名字。小說出版之後,記憶力好的人,不難聯想到當日這件事。前汪精衛政府的人員金雄白,在戰後坐完牢後南來隱於香港,1950年代末期,用「朱子家」的筆名,寫「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一書,其中描述過這件事,提供了一些資料,有助考證的作用。當時我不過幾歲大,也知道這書在香港甚為觸目。

延伸閱讀

馬家輝 色戒之一 色戒之二色戒之三

曾堯 張愛玲"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的書寫過程

改編自真人真事改編的文學,歷史上最出名的,當然要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小說,「三國志」才是歷史。

「三國演義」的情節和人物豐富,但是全屬子虛烏有、甚至指名道姓而違背史實者也是多不勝數。就算是如此,論到影響中國人民的思想和日後的戲劇創作,「三國演義」要比正史「三國志」大得多,例如一般人對曹操這個人物的厭惡。小說渲染諸葛亮的呼風喚雨的奇能、關羽的忠義,變成民間信仰,立廟崇拜之;至今香港的警署、黑社會的堂口、麻雀館、甚至一些商店和住家,也有擺設關公的神壇的。

藝 術創作,真真假假,「有所本」的小說,除了用真實的歷史人物,還會虛構其他的角色穿插其中。大家熟悉的金庸小說,便是其中的表表者。金庸武俠小說處女作 「書劍恩仇錄」有虛構的「陳家洛」為乾隆的同母異父弟弟(根據有關海寧陳家和皇室的關係的民間傳說發揮)、第二本「射雕英雄傳」有虛構的「郭靖」與成吉思 汗周旋,與其兒子拖雷結為好友。一直寫到最後一本「鹿鼎記」,有個虛構的「韋小寶」做康熙的兒時玩伴,可謂玩得出神入化,讀者明知道是假的,也看得津津有 味。

既然是向壁虛構的,也不須著意是否符合歷史了。金庸作品給人指出搞錯了歷史事實的地方,例如:

「射雕英雄傳」的初版中,身在宋朝的黃蓉唱給郭靖聽,乃金庸信手牽來一首元朝的曲來充數;

倚天屠龍記」披露的「九陽真經」內容,很多文字是抄自清朝太極拳家武禹襄寫的太極拳書;

「倚天屠龍記」明朝的張三丰創立「太極拳」的招式的先後次序和名稱,竟是與清末民初經由楊澄甫改造而成的「楊家太極拳」的一模一樣....

其實為了減輕寫作困難增加趣味,讀者也不必深究了。

近年風行一時的「雍正王朝」、「XX王朝」叢書和電視劇,以及一大堆跟風的作品,也是真真假假共冶一爐,讀者千萬不可全部接收,以為是歷史事實。

論到「歷史小說」,我最喜歡高陽的作品,比寫其他作家高一籌,產量豐富和精采,每本都可以多看幾次而有不同的享受,真的是看十年都看不完,鄭重推薦。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