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6日 星期六

華僑與華人

我看過一些中國領導人來澳洲,參加華人為他們設宴時的講話紀錄;我又親身出席過不少中國駐澳洲領事館招待本地華人的場合,聽他們的官式發言。全無例外地,中國的官方發言人,都是這樣稱呼在場的人來開始講話的:

各位華僑、各位華人

為甚麼要這樣劃分?此中大有學問。

「華僑」這個名詞比較老,也配合以前的歷史情況。近世中國生活困難,人民到外國謀生,甚至世世代代長居彼邦的也有。以前外國歧視中國人的情況很普遍,中國人在外國很難入當地國籍,就算有機會,由於「中國人始終是中國人」的意識很強,也未必願意入外國籍。這些「在中國以外國的國家居住,又保留自己的中國籍」的人,就是「華僑」。

孫中山曾說「華僑為革命之母」,便是因為曾得到希望祖國強盛而捐獻鉅額革命經費的美國和東南亞各地的「華僑」幫助。

時移世易,假如到了現在,還有人誓死做中國人,光是居留而不入外國籍,做一輩子的華僑,也是個人的選擇,不能說有甚麼不對。

「華僑」是效忠於中國,受中國領事保護的,50年代東南亞發生排華暴亂時,中國也曾出面,做過「撤僑」回國的行動。

「華僑」可以是形式上、法律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如果有些人入了外國籍,目的只是貪當地的生活環境和一個護照,心中仍然視自己是「中國人」,事事以考慮中國的利益為先,那麼他們是有「華僑心態」,我就認為是大有問題了。

例如早幾年中國與加拿大爭奪2008年奧林匹克主辦權,很多加拿大華人在中國得勝後大肆上街慶祝,敲鑼打鼓又舞獅,令到為加拿大落選很感不開心的當地人大為憤怒的事情。

至於「華人」,則是那些入了外國籍,成為外國公民的人。他們雖為華裔,但效忠於入籍國;入中國持澳洲護照,中國視他們為「外國人」,要依正手續申請簽證。在澳洲,中國領事對他們沒有任何責任,也沒有照顧的義務。

我在多次與中國領事的接觸中,總是聽到他們說「我們的華人朋友」,親切之中保持距離的冷淡是頗明顯的。請大家留意,中國領事永遠不會向當地華人說「我們中國人」的,很多人若是已身為「華人」,仍然保有「華僑心態」,我認為不大恰當。

此間有些中文傳媒下筆用詞很欠精確,把包含所有華僑華人的社區統稱為「僑界」,把社團中人稱為「僑領」,描些某人某人時,不分青紅皂白地便說人家「僑居澳洲」或「旅居澳洲」,如果有人這樣說我,我一定要嚴厲申斥之。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