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玩大戲


這張照片攝於1974年,照片中人,當然是我啦!


那時讀香港大學,在升第二年的暑假。應學生會的委託,讀哲學的我,和另一位讀社會科學的粵曲同好鮑少明君,負責一個30分鐘的粵劇,作為歡迎新生之夜的節目。


我們從零開始,首先由鮑少明構思劇本,劇情是圍繞古代一班考科舉功名的書生,劇名就叫「天子門生」,實行以古喻今。


我們把自己唱慣熟的粵曲之內的甚麼滾花、二黃、南音、二流、中 板、士工慢板、嘆板、手托、龍舟等等曲調,加一些大家熟悉的小曲,如「戲水鴛鴦」、「小桃紅」之類,穿插一些「口古」、七字清、數白欖和對白,幾個星期便把劇本弄了出來。


我們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抱著這個處女作,找當時的粵曲前輩盧家幟先生,請他略略審閱,給我們改善的意見。然後找香港大學中樂組的梁志鏗同學,請他把簡譜弄出來,和組員排練伴奏事宜。中樂組的各位同學吹、彈、打的技術水平不錯,但是拍和粵曲還是破題兒第一遭呢。


跟著我和鮑君到處物色演員,首先是在現在的同學中找,鮑君自任男主角,我找了美女同學蘇美梅(後來做了香港電台電視部節目主持) 和江偉萍(現在是香港理工大學翻譯系的教授),還有其他一些男女同學。由於需要演員很多,我們再在當年入學的新同學裡面找了一批。由新同學做迎新節目,也算是沒辦法之中的辦法了。


一班同學,雖然對粵曲有點興趣,但大多是完全沒有唱過完整的一首,最多也不過是唱唱 「帝女花」、「紫釵記」、「鳳閣恩仇未了情」的最流行的一兩段而已,對拉腔運氣很陌生,可以說是由零開始;在兩個月內要開腔在台上唱曲,困難可想而知。還有走台步、做手等等,都由我和鮑君無中生有,憑以往看過的粵語殘片中的記憶訓練他們!


現在想起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胡搞一通。不過志在玩一場,來看的都是自己同學,假如我們做得不好,聊博一笑而已,沒所謂了。


跟著是租戲服、頭飾、鞋子等等,還要搭佈景,真是搞到一頭煙。


好在我在一年班時,因為英文系靚女多,我常常去打躉廝混,大家很熟落,還參演過幾齣他們製作的舞台劇。香港大學英文系有一個Drama Laboratory,還僱有全職的工程人員,專給讀戲劇的同學排戲演戲,我於是向他們請救兵。找到簡婉明和何綺蓮兩位很有經驗的女同學,親手為演員化妝和「裝身」。


何綺蓮,就是今日香港大學英文系的系主任 Professor Elaine Ho!


演員之中,有一位唸醫科的梁廣明同學,和我一樣,也是練功夫的,於是我們「度」出一段武場戲,由我演出的壞鬼書生,當演街調戲蘇美梅演的富家小姐,梁廣明看不過眼加以干涉,和我二人大打出手。


演出當晚,人人落力演出,沒有甚麼大錯,台下的反應也相當好,算是我們大學生活一段有趣的經驗。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